“搞创新,没钱不行。但有钱没人也不行。”董明珠说。
综合对比国内几大传统白电巨头的2012年一季报数据,2012年第一季度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格力电器:000651)以200.88亿元的总营收稳居榜首,青岛海尔以186.89亿元位居次席,美的电器则以177.44亿元位居第三。
横向对比一季度业绩数据,记者发现,无论是在营收规模还是净利润方面,格力电器都逐渐拉开了与第二、三名之间的差距。
再纵向对比格力电器最近十年的业绩报告可以发现,企业营业收入的年均增长幅度在30%左右。
什么是格力电器制胜的基因密码?从影星成龙为格力电器代言“掌握核心科技”可见一斑。
“长期以来,格力电器把以节能环保为重要指标的产品质量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石。”5月底,刚刚当选为格力电器董事长的董明珠在珠海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格力早已正式将绿色发展战略植入公司发展战略中。
“自成立20多年来,格力电器始终围绕自身竞争优势,专注于空调核心技术的研发,承担了多项国家‘863’科技计划和国家火炬计划等项目,取得了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其中包括:高效直流变频离心机组、超低温多联中央空调、新型高效离心式冷水机组、超高效定频压缩机、1赫兹低频技术等。”格力电器有关高层向本报表示,专注低碳科技,格力电器已经让绿色成为生产力的同时,也成为格力电器决胜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需要像德国工人一样的技术迷
在格力电器位于珠海总部的制冷技术研究院,本报记者看到一个实验室,模拟空调室外机所处各种环境,光是模拟打雷就有滚雷、惊雷、闷雷等多种形态。每年研究院的运营成本,不算人工,就有两三千万元。“变频空调关键技术的研究及运用”就脱胎于这样精确的实验环境中,获得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
“要打造百年企业,不能跟在别人后面靠低价打市场,产品必须要有高科技含量。”董明珠向本报记者介绍,对于研发的投入,格力电器向来有需求就批准。研究1赫兹变频空调时,经常要买几百万元的软件、上千万元的设备,房间里堆满了实验用的压缩机,最后都必须扔掉,但她毫不心疼。
“搞创新,没钱不行。但有钱没人也不行。”董明珠说。
“我在德国看到一名焊工,已经70多岁了,依旧喜欢自己的工作。我们需要这样的技术迷。”格力电器制冷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张有林说。格力不断提出并完成具有挑战性的目标,从而激发研发人员的成就感,加上对科技人员的尊重和生活上的支持,核心研发人才的流动率几乎为零。
据介绍,格力变频空调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包括自动转矩控制技术、软件全程功率因数校正技术、单芯片集成模块、自制变频压缩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也成为该奖项设立以来唯一获奖的专业化空调企业。
而格力深信,变频空调在1赫兹低频下稳定运行,代表了当今变频空调低碳、节能技术的最高水平。对此,格力给出了一组对比数据:与传统空调相比,使用1赫兹变频技术的空调每台每年可节电约440度,节约电费264元(电费按0.6元/度计算),如果国内销售的空调全部为1赫兹变频空调,按2011冷年内销6161.85万台计算,每年可节电约271.1亿度,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704万吨。
根据格力电器提供的数据,截至目前,应用格力1赫兹变频技术的空调产品,已经实现了1700万台套的销量,实现销售额430亿元。
还能有更节能的空调?
作为大型公共建筑空调系统的主力机型甚至唯一选择,冷水机组的能效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空调系统的节能性。
近年来,各厂家围绕冷水机组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较大的进展,在不同程度上提升了机组的节能性,但均未能使满负荷性能(COP)与部分负荷性能(PLV)同时达到较高水平。
就在去年12月17日,全球首台双级高效永磁同步变频离心式冷水机组(简称“高效直流变频离心机组”)在格力电器成功下线,被来自中科院理化所、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制冷学会、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等权威机构的专家一致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
据格力电器介绍,格力电器为此成立了专门的研发小组,通过多年的潜心研发,创造性地将大功率高速永磁同步变频调速技术应用于离心机组。据悉,该机组已经申报专利32项,其中发明就有12项。
根据测算,目前大型公共建筑中空调主机能耗占空调系统的总能耗的25%~40%,只需将现有15%建筑的空调主机改造为格力高效直流变频离心机组,每年就可以节约电能约8亿度。
在国内,作为空调领域技术创新投入最多的企业,格力电器投入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到研发领域,每年科研投入达30多亿元。截止到2012年3月中旬,格力共有员工8万人,其中科研人员占到了5000多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及专家400多人,拥有技术专利超过5000项,平均每天就有4项专利问世。
“作为节能减排的主要生力军,中国制造业企业要实现‘低碳经济’需要‘核心科技’的强力支持。”董明珠如此表示。
为掌握核心科技,格力电器目前拥有制冷技术研究院、机电技术研究院和家电技术研究院3个基础性研究机构,专门跟踪研究空调业的中长期发展技术和尖端技术,建成300多个实验室,对研发的新产品进行各种工况下的实验。
“我理解竞争力不是跟某一个企业的竞争,也不是说我们超越别人就是竞争力的成功,而更多的是保持头脑冷静,不断创新去改造人们的生活,特别是追求人类的环保、绿色时代的到来。”董明珠称。